
李白 【唐】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饮中八仙,唐诗四大家,唐朝诗人,仙宗十友 (701~762)
诗仙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谪仙人,别名李十二,唐代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静夜思》、《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人物生平早年天才长安元年(701年),李白生。字太白。其生地尚无确说。但一般认为唐剑南道绵州。
大禹 【夏】 夏朝开国君王
禹,姓姒,名文命 (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 (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 ,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 ,国号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
柳棠 【唐】
生卒年不详。梓州(今四川三台)人。与裴休友善。文宗开成二年(837),休荐登进士第。后归梓州,颇游狎邪。性狂纵倨傲,以诗讥东川节度使杨汝士。汝士大怒,以书责其座主高锴,棠惧,遂往剑州。后参越巂军事,夭卒。事迹散见《云溪友议》卷中、《唐摭言》卷一三、《唐诗纪事》卷五八。棠才思敏速,善诗。《全唐诗》存诗2首。东川处士柳全节,习百家之言,衣华阳鹤氅,或呼为柳尊师,又曰柳百经也。有子棠应进士举,才思优赡,见者奇之。庞严舍人睠眄诸歌姬,方戏于阶,问:墙头何人也?曰:柳秀才也。遽命姬者饰妆,召柳秀才对观之。庞公曰:恐墙上远见,不得分明,因请细而观瞩。棠深耻之。
王涣 【汉】 (?~105)
东汉京师洛阳,是达官贵人、皇亲国戚集中的地方,历来是难治之地。洛阳县作为管理京城的地方机构,级别低但责任重,若非具有非凡魄力的县令,很难有所作为。但京师这个人人犯难的位置上,却留下了两位名人,一个是东汉初期的强项令董宣,另一个就是“神算”王涣。王涣(?年—105年),字稚子,东汉广汉郡郪县(今四川三台)人,其父王顺曾任安定郡太守。青年时期的王涣,其实是个纨袴子弟,他性情乖张,不受约束,常打架斗殴,甚至与一些不良子弟-。后来,王涣浪子回头,改恶从善,专心于坟典,钻研历代律令。后来,王涣于广汉太守陈宠属下任功曹。他忠于职守,办事雷厉风行,对违法的土豪劣绅。
哀章 【汉】 (?~23)
哀章(?—23年)梓潼人,西汉末年太学生,后为新朝时期王莽幸臣。王莽死后,他和太师王匡共降更始政权,皆被杀。西汉末期,哀章是在太学读书的学生。当他看到王莽做了摄皇帝后,把符瑞视若神明,迟早要做真的皇帝,于是他决心来一次政治冒险。他偷偷做了两检铜匮,一检上写着“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检上写着“赤帝行玺某传予皇帝金策书”,金策书中明确写着刘邦将皇位传予王莽,元后应该尊承天命将帝位授予王莽。还写着王莽登基后,应该授予哀章何种官职。哀章献符瑞的事件是王莽计划外的,他听说后满脸诧异,寻思这个哀章何许人也啊?我未曾指使他献符瑞啊?一下子,王莽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王崇 【汉】 (220~?)
王崇(约公元220年-?),字幼远,广汉郪人。东汉将作大匠王堂后裔。祖父王商,字文表,州牧刘璋时担任蜀郡太守,有懿德高名,名在《耆旧传》。父王彭,字仲,官至蜀汉巴郡太守。王崇兄弟四人,年轻时并有令望,名闻益州。崇博闻广识,学识渊博,性格高雅广弘,被称为贞士。蜀汉时,王崇官至东观郎,负责国史修撰,校定文字。蜀汉亡后,被梁州征辟为别驾从事,又另外举荐他为秀才,升迁为尚书郎。王崇与蜀汉名臣寿良、李宓、陈寿、李骧、杜烈一同入京都洛阳,被称为是梁、益二州有代表性的俊杰。寿良、李宓、陈寿、李骧、杜烈五人虽然交情甚好但最终都疏远陌生了,只有王崇一人凭着宽厚和顺的性格。
严震 【唐】 (724~799)
严震(724~799年),字遐闻,梓州盐亭(今四川盐亭县)人。安史之乱时,以家财助唐军,被授州长史。严武镇西川,署为押衙。后山南西道节度使,奏为凤州(治今陕西凤县)刺史,以母丧罢归,复起本官,充兴、凤两州团练使。在任为政清廉,兴利除害,四方称颂。建中年间(780~783),剑南黜陟使奏报严震的政绩为山南第一,朝廷封他为郧国公。他在凤州14年,“号称清严,远迩咨美。”迁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市)。朱泚反于京师,德宗皇帝逃亡奉天,又欲往山南,严震驰表奉迎,又派兵接应德宗从骆谷道入山南。被加检校户部尚书,冯翊郡王。时梁州(治今陕西汉中市)尚为刀耕火。
嫘祖 【上古】
一作累祖,为西陵氏之女,黄帝正妻。传说中说她是中原养蚕制丝方法的创造者,据《隋书·礼仪志》记载,北周尊嫘祖“先蚕”(即始蚕之神)。《通鉴外纪》记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之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萝以供衣服。”她与黄帝所生之子昌意是有虞氏及夏的祖先;另一个儿子玄嚣,则是商人与周人的祖先。嫘祖,一作“累祖”。传为西陵氏之女,是传说中的北方部落首领黄帝轩辕氏的元妃。她生了玄嚣,昌意二子。玄嚣之子蟜极,之孙为五帝之一的帝喾;昌意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这就五帝之一的“颛顼帝”。《史记》提到黄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妻,她发明了养蚕,为“嫘祖始蚕”。
赵蕤 【唐】 唐代杰出的道家与纵横家 (659~742)
赵蕤 (ruí),字太宾,号东岩子。梓州盐亭人(今四川省盐亭县两河镇赵家坝人),约生于唐高宗显庆四年 ( 公元 659 年 ),卒于唐玄宗天宝元年( 公元742年)。唐代杰出的道家与纵横家 。赵蕤和李白是唐代的“蜀中二杰”,以“赵蕤术数,李白文章”并称。赵蕤唐朝道家末枝纵横家,读百家书,博于韬略,长于经世。由于他出生在大融合、大统一、大团结的“开元盛世”,缺乏战国时期那种大0,大-、大辩论的政治环境,加上他视功名如粪土,视富贵如浮云。所以采取了“夫妇隐操,不应辟召”的处世态度。他自幼好帝王之学,“博学韬衿,长于经世”,并且“任侠有气,善为纵横学。
贺诚 (1901~1992)
贺诚(1901-1992),名宗霖字润之。四川省三台(今射洪县)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0。1926年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后,被派往广东国民革命军中做医务工作,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任起义总指挥部军医处处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经四师军医处处长兼海陆丰后方医院院长,0汀连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军委总军医处处长,红军总医院院长兼政治委员,军委抚恤委员会主任,军委总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兼红军卫生学校校长和政治委员,中华苏维埃中央0卫生局局长,中央纵队第三梯队队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文同 【宋】 北宋画家、诗人 (1018~1079)
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丹渊客”,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县(今属绵阳市盐亭县)人。西汉蜀郡太守文翁后裔。父祖均以农为业,家境贫寒。文同少时卖柴,曾受官差鞭打羞辱,遂决心刻苦攻读,以后做好官,为民除害。北宋皇祐元年(1049),文同31岁中进士,步入仕途。先后担任邛州军事判官、摄蒲江和大邑县令、静难军(今陕西彬县)节度判官、判尚书职方、太常丞秘阁校理、邛州通判、汉州(今广汉市)通判、普州(今安岳县)知州、陵州(今仁寿县)知州、兴元(今陕西汉中)知府、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判登闻鼓院事等职务。元丰二年(1079),在去湖州赴任途中病逝。
涪翁 【汉】 中医针灸鼻祖
涪翁,西汉末、东汉初涪县(今绵阳市区)人。其真实姓名及生卒年均不详。据《后汉书·郭玉传》记载,当时涪江边上有一位老人,人们不知他叫什么名字,因他在涪江上打渔为生,人们称他为涪翁。涪翁为人治病不取报酬,见有病人就用石针为其诊治,即刻便能治愈。他曾传下了有关针灸方面的《针经》、《诊脉法》等著作,并把医术传给了弟子程高,程高又传给了弟子郭玉。后来郭玉成为东汉时期的一代名医。1993年,在绵阳市永兴双包山大型西汉木椁墓0土了我国最早的人体经络漆雕模型。模型为裸体男性,长28.1厘米,比例协调,体表遍黑漆,分布着数道红色漆线条。
孙桐生 【清】 (1824~1904)
孙桐生(1824—1904),四川绵阳人,字小峰(亦作筱峰)。幼时聪慧好学,读书能一目数行,一览不忘。咸丰二年(1852)高中进士,咸丰皇帝钦点他为翰林院庶吉士。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初为官,吏部选授他为湖南安仁县令,适逢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激战湖南、湖北,他在上任途中被迫放弃履任。后委派到湖南酃县暂代县令,又辗转湖南安福县、桃源县、永州、郴州等地为官。在酃县暂代县令时,为抵御太平军滋扰,孙桐生上任伊始,就在县城训练了五百名壮丁守城,又在各乡镇挨家挨户派款抽丁,集中训练,自己也捐出俸银以弥补经费不足。
清了禅师 【宋】 (1088~1151)
清了禅师(1088—1151),俗家姓雍,四川左绵人。襁褓时抱入圣果寺,一见佛像,喜动眉睫。北宋元符元年(1098),出家圣果寺,依清俊大师为小沙弥。崇宁五年(1106),登坛试讲《妙法莲华经》,说理圆融,听众称善。从此受戒得度,即往成都大慈寺学习天台经论,修持止观法门。次年,经湖北沔口、汉阳,直奔河南丹霞山,拜谒子淳禅师。得悟禅机后,出游五台,之京师,浮汴直,抵长芦,拜见祖照禅师。一语投契,被命为侍者。一年后分座,禅师称病退闲,付衣而去,命清了继席,学者如归。其后祖照闻知清了原系丹霞子淳法嗣,命左右扯去袈裟,清了预于袖内藏布袈裟,搭起示众云。
景鸾 【汉】 东汉经学家
景鸾,字汉伯,东汉时期梓潼县人。年轻的时候,曾求师于广汉经学家郝伯宗,又与蜀郡任叔本、颍川李仲、渤海孟元叔等人一起游学四方。景鸾精通五经,知识广博,对《齐诗》和《施氏易》最有研究。汉代时,经学已与讖纬、占验之术结合,于是他兼习《河图》、《洛书》与图纬之学。景鸾一生著述颇多,计有《易说》、《齐师解》、《河洛交集》、《礼略》、《兴道》、《月令章句》等,共五十余万字。景鸾一生淡泊名利,州、郡地方官曾任命他为功曹,举荐他为孝廉,又征召他为有道博士,他都未接受。但他多次上 书,陈言时政,向皇帝上奏救灾之策。景鸾生活节俭有度,还告诫子孙在他死后不要铺张。
金献民 【明】
金献民,字舜举,明代绵州 (今绵阳市)人,生卒不详,明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在明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为官,历任行人、御史、天津副使、湖广按察使、贵州按察使、南京刑部尚书、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务。明孝宗弘治初年任御史,巡察云南、顺天府(今北京),以秉公执法,风纪严肃而著称。明武宗正德年间,宦官刘瑾乱政,金献民三次被诬遭贬,直到刘瑾被诛后,他才复起。明世宗时,金献民担任过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要职,其性格伉直,时常向世宗谏言。金献民谏言世宗下诏要求边境各镇加强边防,严肃军纪,以备战事。又恳请世宗招贤纳谏,停止大兴土木。
姚希得 【宋】 (?~1269)
姚希得 【生卒】?-1269 【籍贯】潼川府(治今三台县)人 【朝代】 宋朝 【主要著作】,, 【小传】 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进士。授小溪县主簿。改知蒲江县。再改通判太平州、福州。居官抑强扶弱,政声著闻。理宗初立,召为国子监丞。迁太府寺丞。擢著作郎。复除秘书少监。入对,言君子小人之辨,至为详审。未几,迁宗正少卿,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寻以论罢。后知庆元府,为沿海制置使,广募水军,造战舰,蓄粮食。复为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兼行宫留守,慰劳士卒,发廪赈饥,尽心国事、忠勤不怠。
释海灯 (1902~1989)
释海灯(1902-1989),生于四川江油,俗姓范,名靖鹤,字剑英,又名无病,号无病道人,法号:海灯。中国当代的传奇人物、著名诗人、武术家、禅宗上师。接智光老法师传临济正宗法。接虚云老和尚传沩仰宗法脉,赐法名 “宣明”。 海灯是禅宗沩仰宗第九代祖师宣明。 先后任七曲山大庙住持、云居山真如禅寺住持,苏州吴县石公寺住持、观雾山极乐寺住持等。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理事。 出版有《少林气功精要》《少林云水诗集》《宝光寺杂咏十首》受到广大爱好者的乐捧。 海灯法师以武术而闻名,为一代宗师。 1989年1月10日亥时因癌症在成都圆寂,终年八十六岁。
蒙文通 著名的史学家,上古史专家 (1894~1968)
蒙文通先生(1894–1968),名尔达,字文通,四川省盐亭县石牛庙乡人。我国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从二十年代起即执教于成都大学、成都师范大学、成都国学院、中央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大学、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四十年代即任四川省图书馆馆长兼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建国后,任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兼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一所研究员、学术委员,并先后任成都市人民代表、市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成都市委和四川省委委员。 蒙文通先生在中国古代史及古代学术文化研究领域中,辛勤耕耘了一生,造诣很深,成就甚高。蒙文通先生佛学造诣也很高,据云是朱德老师能海上师的继承人之一。

井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17位; 井姓溯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炎帝后代,属于取吉利之意为氏。 据史籍《穆天子传》记载,井是《周易》六十四卦之一,有取之不尽的意思。因此有人以井为姓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正确读音作jǐng。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公第四子邢侯之后井利,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西周史》、《穆天子传》记载,周朝时期有个大夫叫井利,是周公第四子邢侯之后。 周公,是周朝有名的贤臣和政治家,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辅佐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儿子周成王姬诵即位时年幼,周公又竭尽全力辅佐周成王,稳固了周成王的统治地位。周公逝世后,周成王为报答周公辅佐之恩,便封周公的第四子姬苴为邢侯,封地就是今天河北省的邢台。 在邢侯之后井利的后裔子孙中,多用先祖名字作为姓氏,世代称井氏至今,正确读音作jǐng。 第三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西周时期姜子牙的后代之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姓源》记载,周朝时期,伯夷的后代姜子牙建立了齐国,而姜子牙的后代中,又有人到姬姓虞国(今山西平陆)当了大官,被虞国国君封到井邑(今山西中条山南部傅岩一带),后又封为伯爵,被人们称为井伯。在井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井氏,世代相传至今,正确读音作jǐng。 第四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井令,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在西周时盛行。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室所有,但分配给庶民使用,每一井田面积为九百亩,每个井块为一百亩,方十里。 井田,既作为诸侯百官的俸禄等级单位,又作为控制庶民的计算单位。井田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公田收益全部为周王室所有。井田制下的土地一律不准买卖,只能由同姓依照嫡庶的宗法关系去继承。耕种井田的农业庶世也随着土地同属于领主阶级所有,终生不得离开土地,更不准转业,还必须交纳一定的贡赋。 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土地制度,保留有原始社会公有制下农村公社对土地管理的外在形式,但其性质已是一种奴隶制下的土地剥削制度。 在典籍《孟子》中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在典籍《玉篇》中则有注释:“田九百亩曰井,象九区之形,井令辖之。” 井令,全称为井田令,是西周时期井田制度的附属官位,专职掌管井田划定及其监督井田中王田部分(公田)的收益。 在井令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井田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井氏、田氏,世代相传至今,井氏正确读音作jǐng。 第五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井丞,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井丞,亦称市井丞,是西周时期设置的一种官位,专职掌管贸易市场。古代,市场以城池中某水井位中心设铺(店),因此又称市井,下属有市丞中士、井史、井下士、以及若干井徒。 在典籍《玉篇》中记载:“穿地取水,伯益造之,因井为市也。”隋朝大学者颜师古对此解释道:“市,交易之处,井,共汲之所,因井成市,故名。” 井丞与市丞的分工有所不同,市丞管理市场中的经营、科税、执法等,而井丞则在更高层面予以管理,包括设定市场。 在井丞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井丞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井氏,世代相传至今,正确读音作jǐng。 第六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井伯,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井伯,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种官位。 古代,“井”与“刑”二字通用,井伯即刑伯,专职掌管刑法。这在史籍《春秋左氏传》中游明确记载:“有井伯,即刑伯。” 在鲁国、齐国、卫国、郑国等诸侯大国中,皆称刑伯为井伯,而在晋国、楚国、秦国等诸侯大国中,则称刑伯。战国中期以后,七雄大国多统一称为刑伯。 在井伯(刑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井伯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井氏、刑氏,世代相传至今,正确读音作xíng。 第七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末期卫国贵族句井疆,属于以先祖姓氏省文简化为氏。 孔子弟子句井疆,后为井氏。 句井疆,亦称勾井疆,复姓句井,名疆,字子疆,春秋末年卫国人,是孔子的弟子,为七十二贤哲之一。 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李隆基封其为“淇阳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宋真宗赵恒再封其为“滏阳侯”。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明世宗朱厚熜改封其为“先贤”。 在句井疆的后裔子孙中,有将家族姓氏“句井氏”省改为单姓井氏者,这在历史文献《井氏族谱·名人录》中有记载,正确读音作jǐng。 第八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和尔钦氏,亦称合答斤氏、哈塔斤氏、合底忻氏,源出成吉思汗第十一世祖母阿兰豁阿三子不忽合答吉所组建的古老部落名称,世居扬什木(今辽宁彰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Hercin Hala。 清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和尔钦氏多冠汉姓为井氏,正确读音皆作jǐng;
沈阳比较好玩一点的地方。
人文类:
一宫两陵(沈阳故宫、北陵-昭陵、东陵-福陵),
新乐遗址,
张氏帅府,
沈阳五塔(东塔、西塔、南塔、北塔和无垢净光舍利塔,这五塔现在因为各种原因,有的已经没有了)
喜欢佛教的可以去慈恩寺,
爱好道教的可以到太清宫。
地处市府广场的辽宁省博物馆也是国内省级博物馆的楚翘。
还有就是北市场,以及北市场旁边的实盛寺(沈阳俗称皇寺)
辽宁彩电塔,以前作为辽宁电视台电视信号的一个发射中心,现在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功用。但是能在数百米高空的“旋转飞碟”上就餐,欣赏沈阳的景色,我想也是不错的选择。
风景类:
辉山有风景,有野生动物园。
还有棋盘山和怪坡。
在沈阳南郊有“沈阳水洞”,没有本溪水洞那么大,那么闻名遐迩,但是也一定别有一番风味。
在沈阳西面的新民市(沈阳下辖的县级市)有“沈阳西湖”如果是夏季去了,可以看到“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景色。
娱乐类:
如果要找酒吧,就去展览馆后身的彩塔街。在彩塔街和文艺路的路口附近有很多酒吧(当然远远比不上人家三里屯了)。
KTV量贩式有麦乐迪、快乐迪、米乐迪等等。好一些的有香蜜湖等,我觉得沈阳最好的就是金碧辉煌。
至于迪吧,“真爱”和“告诉妈妈”(以前的名字叫“不要告诉妈妈”)都可以。
购物类:
如果想买便宜一点的东西,就去五爱街,但是可不一定都是好东西哦,另外最重要的是你得带一张会砍价的嘴去。
最方便的地方当然是太原街了,下了火车走几分钟就到了。
最一举多得的地方当然是中街了,你到中街不但能购物,还能顺便去一趟沈阳故宫和张氏帅府。而且在中街商业城的后面是长安寺,笃信佛教的人,可以去看看哦。
当然北行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去的是大东区,也可以到吉祥街转转。
住宿及餐饮:
五星或者准五星的饭店有——万豪、丽都喜来登、洲际、绿岛和凯宾斯基。
四星就多了——首推“商贸饭店”。还有金都、黎明、世星等等。
吃的,沈阳西餐比较少,最有名气一点的就是伯爵西餐厅,还有五里河体育场旁边的“凯旋门”。
中餐比较好的有沸腾鱼乡、巴蜀酒楼等等川菜馆,价格实惠,味道也不错。至于潮州、菜粤菜、淮阳菜之类的就贵了,有潮江春、南国美食等等。
周遍城市:离沈阳比较近的城市有以下6个
铁岭,有刘老根2部里面的“龙泉山庄”“凤舞山庄”,还有清河水库等等。
抚顺,有“关外三陵”中的永陵,清朝的起兵之地——萨尔浒,皇家极地海洋馆、还有很多漂流的地方也都不错。
本溪,关门山、本溪水洞,本溪的桓仁县里有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五女峰”以及不少的自然风光。
辽阳,我知道的不多,只知道那里有一座白塔,有一座广佑寺。
鞍山,最著名的自然就是千山了,该山是长白山的余脉,值得一游。
营口,距离沈阳大概120公里左右,有熊岳、鲅鱼圈等地方可以游玩,另外营口是辽宁的母亲河“辽河”的入海口,你也可以到那里看看,气势磅礴啊。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aopeixun.net/piaget/24/304554.html